第一点:远程调用RPC
看看这篇文章的解读:
SpringCloud默认的是Feign和Ribbon,主要是提供了远程调用请求和解析,以及负载均衡的功能。客观点来说,如果不用这两个组件,就会越来越四不像,干脆也别叫SpringCloud了,所以替换不得。 RPC会大量使用动态代理的功能,将你的字符串或者配置(因为网络传输方便)搞成动态的接口。
你也可以写一个RPC进行集成,有很多教程教你手撸一个。
爸爸版的集成了个dubbo,dubbo就是个RPC。所以你一用这玩意,其他的一些关键组件也得跟着全套的换,组件就不叫组件了!
作者认为Spring Cloud的负载均衡和远程调用必须使用Feign和Ribbon,这是Spring Cloud的默认实现。如果换成Dubbo,就是四不像了。
说说我的想法:
第一点:Dubbo在融入Spring Cloud的时候,真的就是四不像吗?如果真正看过Spring Cloud Alibaba以及理解Spring Cloud Common中的抽象的话,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去讨论。Spring Cloud Alibaba Dubbo在实现的时候是兼容Feign的编程模型的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小马哥在该项目中的案例:
第二点:Feign和Ribbon并不是Spring Cloud的标准,它们也只是Netflix OSS中的组件。对于负载均衡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spring-cloud-loadbalancer
,它现在是Spring Cloud Common的一部分,这才是真正的标准。对于Spring Cloud Alibaba在整合Dubbo的时候兼容Feign客户端,已经是非常有用户意识了。
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spring-cloud-incubator/spring-cloud-loadbalancer
所以,作者到底有没有看过Spring Cloud Alibaba Dubbo的方案?
第二点:注册中心
看看这篇文章的解读:
服务注册中心是微服务的另外一个必备组件,用来协调服务提供者和调用者的相互发现,SpringCloud默认的注册中心是Eureka。
爸爸版的用的是Nacos。Nacos的更新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活跃的,但真没有必要集成在一个Cloud中。Nacos最好的方式还是独立发布,然后维护一个starter。开发者可以按照自己公司的环境进行有选择性的集成或替换。集成一个组件的成本是比较低的,远远低于删掉一堆自以为是的功能。
SpringCloud还可以选择Zookeeper,或者Consul,甚至Etcd等,进行注册中心的搭建。目前,Eureka宣布不再维护后,Consul应该是首要选择。
Consul自带Dashboard和ACL,能够看到大多数你所关心的信息。为了能够集成在我们公司的体系中,你可能会开发一些后台管理功能,进行更多的控制。这部分开发简单,只需要做个界面,直接通过API读取Consul的数据就可以了。
说说我的想法:
第一点:注册中心的选择。对于Eureka不再更新之后,到底选择使用哪个并没有完全的最优解,存在即合理,选择适合自己团队(技术栈、使用成本)的,才是最需要考虑的点。
第二点:作者建议“Nacos最好的方式还是独立发布,然后维护一个starter”。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,但是这点我就奇怪了,作者到底有没有看过Nacos?Nacos目前就是独立发布的,Spring Cloud Alibaba对Nacos的支持,只是Nacos在客户端应用中,针对Spring Cloud用户的一种应用方式而已。
所以,作者到底有没有看过Spring Cloud Alibaba Nacos的方案?
第三点:熔断、限流
看看这篇文章的解读:
这部分已经被炒作成微服务体系的必备组件,但扪心自问,这个功能对于中小型的应用可能就是一个摆设。但我们还是要搞的,因为这是个卖点。
SpringCloud默认的组件是Hystrix,提供了多线程和信号量来控制的不同方式。可惜的是Hystrix也宣布不再维护了,官方推荐的替换版本是resilience4j。
熔断限流功能其实是非常简单的,同事花了一周时间就撸了个足够用的组件。这部分的主要设计在于能够简单的应用,最好是能够通过后台配置实时生效。
爸爸版的是Sentinel,虽然也带了个后台,但是并没有和注册中心进行集成,搞了个不伦不类。
我要用Sentinel,我自己集成就好了,用你个大头鬼。
说说我的想法:
第一点:我觉得作者能碰到一个能撸出熔断、限流框架和配置管理的同事,还是非常幸运的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有人可以做这些,所以我觉得有这样的开源项目不管放在什么时候,都是对行业有益的。你不用没啥问题,但是并不代表对别人没用,并不代表这个项目不够优秀。
第二点:对于作者所说的,没有与注册中心集成,搞得不伦不类。这里的不伦不类,一直没能Get到作者的点。。。不知道是不是有点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的感觉?个人在对比Hystrix和Sentinel的时候,还是觉得有非常多要比Hystrix做得更好的地方的。
当然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架构体系中,通常都是需要做一些适配、自定义等工作的。但是,对于开源产品的扩展,从来都不是用来抨击开源项目的核心原因。
第四点:集成自己的服务
这点是我通篇觉得最可笑的,先来看看作者对于AWS和Azure对Spring Cloud整合的赞美:
话说这aws,搞了个自己的SpringCloud,集成了自己的众多的服务,相辅相成,卖的很好。于是Azure等,也搞了一套,只不过只能跑在自己的云上。如果你用了,哪一天如果想换主机环境了,就会知道这些爸爸们是多么的爱你。
但是到了Alibaba做这些,就成了:
重要的组件不集成,反而集成了一堆类似于OSS、ANS、SMS、MQ等非必须的功能,这就是偷奸耍滑了。
同样是集成自己的商业服务来做好对客户的支持,我觉得是任何一个厂商增强自身产品实力必须要做的。到底好不好,用户说了算。
就拿个人而言,我们也是阿里云的客户,对于OSS、RocketMQ这些必不可少的产品,如果提供Spring Cloud的Starter,让我更好的使用它们。从用户角度来说,省去了很多自己封装的工作,有什么不好呢?
总结
现在技术圈有个怪现象,自从一些技术自媒体人开始分享自己如何通过分享技术来赚钱开始,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自媒体。
然后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葩现象:
- 没有做过面试官的人在分享如何应对面试
- 没有做过架构师的人在分享如何成为架构师
- 没有赚到钱的人在分享如何赚钱
- 不是中产的人在分享如何成为中产
- ...
不可否认,做技术自媒体是可以赚钱。但是单纯为了赚钱的技术自媒体,生搬硬套那些大V们分享的赚钱方法,为了追求流量,会使用夸大表述、扭曲事实、传播侵权内容、编故事博取同情等手段来获得关注和转发。这使得很多技术内容的分享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,甚至会对读者造成对技术内容的误解。
我没有能力去控制那些自媒体发布这些不实的内容,但是在我了解的范围内,还是尽力输出一些我的理解。希望可以给这些误读内容不同的声音,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,从而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自己的思考。
当然,我的观点也不一定都是对的,所以不管读者看到什么内容,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思考。当你发现网上有内容发生冲突的时候,唯一可以解决的方式不是选择一方去相信,还是要自己去深入研究,去验证哪一个观点才是正确的。
最后,声明一点:我不是Spring Cloud Alibaba的成员,也不是阿里系公司的员工。对于Spring Cloud Alibaba的支持,只是我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程序员的简单思考。